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雄赳赳,气昂昂(2/3)

子。

都是小村庄,炸死的人并不多,也就几十个,但是性质不一样,这是明晃晃的越界,赤裸裸的侵略行为!

而且,当时的东三省和现在“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黑三省不同,那时候可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长子,那里有扶桑人留下的大量工厂,规划整齐的道路,水电网络,还有苏维埃那边援助过来的,正在组建的各类型重工业基地,是华国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重工业基地,是华国从传统农业国进化为工业国的基础,是国家的心脏所在。

现在你们可以炸炸小村庄,那后面等高丽只剩下一个南棒了,有没有可能轰炸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工厂?你们的军队会不会越过鸭绿江,侵略我们?我们华国的东三省,会不会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比拼的角斗场?

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在当时战后世界两极逐渐明确的情况下,没有人敢说上面的可能不会发生。

旧恨新仇,华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出兵,抗米援棒,保家卫国。

……

曾经有一套纪录片,叫做《大国崛起》,里面有一个观点,就是一个国家想要成为大国,成为列强,那便必须踏过另一个老牌强国的尸体,用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来向整个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奠定国家在列强之林中的地位。

就像独立战争之于米国,普法战争之于德意志,日俄战争之于扶桑……同样的,也是高丽战争之于华国。

这是一场极为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当时的华国内战方停,国内初定,各级政府组织还在建立之中,有些地方仍有许许多多马匪山贼呼啸林间,西南等地还未彻底平复,边远地方还在用兵……正是百废俱兴,到处用钱,最穷困潦倒的时候。

而它的对手,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二战“救世主”:米国。以及它所带领的,由英格兰,法兰西,澳小利亚,旧西兰,枫叶国,风车国,巧克力国,千堡国,西方文明摇篮国,带你去浪漫的国,姐伦比亚,暹罗国,猴子国,光辉岁月国,非洲第一军事强国,共15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

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瘦的皮包骨的病人,面对一位世界冠军级的拳击手,以及他的十五个小弟。

这场任谁看都是碾压局的战争,结果……打了个平手。

是的,平手。虽然双方都有一部分人宣称自己这边是胜利方,比如华国宣称“成功中止米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米国宣称“成功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在东亚的扩张”,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只是双方都明白,自己已经无法达成目标了,所以放弃继续战争,而选择搁置谈判罢了,事实上,直到如今,这场“谈判”还在继续,南棒和北棒还处于战争状态。

那么双方最终目的是什么?对于华国来讲,就是打过三八线,解放全高丽半岛,让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北棒,彻底解除东三省威胁。对于米国来讲,同样也是打过三八线,民主之光照耀全高丽半岛,让世界上只有一个南棒,让这个狭长的半岛成为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

结果众所周知,双方都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高丽半岛被一条毫无地理依据,毫无历史缘由,毫无接受程度的北纬三八度线,分成了北棒,南棒两个国家。

很多时候,平局未必没有意义,比如你是大家公认的世界第一上单,打爆其他所有上路,但只要我能够对线的时候补兵不落后,不被你单杀,不被你蹭塔血,把你牵制住,不让你支援其他路,让我们两个一直消失在导播的镜头中……那么,我也是世界第一上单。

华国志愿军击退了米国人,将他们赶回了三八线以南,甚至连续挡住他们的多次反扑,一直将他们挡在三八线外,那就足以证明实力了。

我们既然能和米国大佬打平手,那你们这些给他当小弟的,就得自己回家掂量掂量,真的打起来,是不是我的对手。

这也是为什么,高丽战争结束后的六七十年,除了两个脑子实在拎不清的,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敢对华国轻言军事威胁的原因。

只是,这场本该让我们华国人深感自豪的战争,除了很早以前的《上甘岭》电影外,现在在主流的媒体上,却极少被提及,我们也极少看到有关于这场战争的影视剧,就算有,比如说《集结号》,那也是一笔带过,没有丝毫深入。

原因大家都是理解的,为了讨好米国,维护两国关系,不乱打人脸,让人难堪,以求一个和平发展环境。

其实,我们也不是没有制作过相关题材的电视剧,比如当年有一次,米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高丽战争胜利的活动,声称“打败了苏维埃和华国”,“有效的遏止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之类,传到国内,很多人找到外交部,人家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然后外交部松口,某影视公司斥巨资,拍摄了三十集的《高丽战争》电视剧,制作非常精良,可是正要大规模播出的时候,众所周知的,911事件发生了。

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