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89 四缺二(1/2)

()  洞庭湖四道大会,这个名头听起来很唬人,但其实就是每年六月底,南唐四道前往茅山的送魂护灯队伍在洞庭湖畔碰头,然后一起走水路,顺着长江直达茅山地界。

这四道分别是西蜀d道,然后依次往东分别是重庆道和江陵道,以及最靠南边的静江道。这四道的送魂队伍几乎都会经过洞庭湖,所以为了方便起见,不知从何时起,春秋府就将洞庭湖作为四道送魂队伍的途集合之地,四道一齐,便会由江陵府执阴司安排船只走水路去茅山。这么一来,既省事让沿途各州县省去了接应麻烦,还安全,因为四道送魂队伍齐聚,派遣的无一不是春秋府下的精锐好,就算江湖上真有什么人要闹事,也很难在四道高齐集的情况下动。

而至于剩下两道,建昌道和临安道,这两地离建康城并不远,前往茅山最多也不过数日行程,而且这两道境内执阴司的主事者分别为龙虎山天师府和茅山清观,这两大派实力在南唐道门可谓佼佼者,就算是西蜀大派青羊宫怕是都有所不及,尤其是那道教祖庭茅山清观,更是开启地门的执掌门派,隐隐为天下道教执牛耳者,派不但高如云,传说更有威能通天之辈坐镇山门,古往今来都没什么左道宵小敢去找麻烦的。

六月二十九,天阴,子时。

离洞庭湖西畔约莫里许开外,有一座引魂亭,这座引魂亭修的似乎要比其他地方的都要大上一圈,而且看其制式模样,门楣砖瓦也较其他各地的引魂亭要新亮一些。

此刻,这座引魂亭,正有十数人围炉而坐,而在亭的另一间大屋内,密密麻麻悬停着上千盏灯笼。

不但如此,在亭子往西数里开外,正另有十数人护着两条蓝火魂灯长龙往引魂亭方向疾驰而来。

不足十里路,不过半柱香功夫就至,这些人的脚程不可谓不快。

引魂亭的大门一直开着,这第二路人进了大门之后直接就奔去了另一间空着的大屋,然后将一路护送的魂灯尽数引至那大屋之,等到所有魂灯安然入屋,大屋门关上后,引灯的那位老道士便抽出一张符箓贴在了门框上,等他将这些事情都做完,众人才面色稍松,然后才走向一边那处点着篝火暖炉的引魂亭正厅之。

“哎,还是你们江陵道的活计最舒服啊,这出了门就是洞庭湖,每次都是第一个到。”

看着眼前这群已经围着火炉休息的熟面孔,董坡刚进门就笑着抱怨了一句。

围炉而坐的人群之,在最间的是一个用黑巾蒙着半边脸的独眼大汉,此人身材魁梧,穿一身轻简皮甲,身旁左右各立着一只头下脚上的八角大锤,他见董坡进门,抬头看了一眼后便闷声道:“怎么这一趟西厢派了你这老儿来送?”

董坡也不以为意,哈哈一笑后就在他对面坐下,对着其余护灯之人微微点头后说道:“没办法,老胳膊老腿也不能总闲着。我说廖横,这趟怎么是我d道的人先到?那静江道的人晚到也就罢了,可这重庆道的还在路上?”

这独眼大汉也是春院十二位银牌提锄之一,姓廖名横,此人人如其名,脾气暴烈蛮横,就算是资格老如董坡,他也不见得言语间会给多少面子,不过董坡和他同在春秋府任职多年,彼此脾性都心知肚明,也未将他的这种态度放在心里。

而对于董坡的这个问题,廖横只是微微皱眉,不冷不热道:“重庆道那边怕是派了那姓贝的小白脸来,这小子做事向来不靠谱,鬼知道他早晚能到。”

对于廖横口针对的人,董坡只是微微一笑了之,没有继续和他讨论下去。

这时候,天师府张之出人也后脚跟了进来,坐在廖横身旁的两位龙虎山年道士一见他进门,就急忙起身行礼道:“见过十一叔。”

张之出对着两人点点头,摆道:“坐下说吧。”

两位道士互视一眼,就走过来坐到了张之出人身边,而那跟在张之出身后的道士张晋仁和张晋乙一见两人也急忙行礼打招呼。看这模样,这两人应该就是龙虎山上延字辈的高,是张之出晚辈,却是张晋仁和张晋乙两人的长辈。

这龙虎山天师府一门,尽数姓张,传闻都是张天师后人,传至今日,有族人近千,王慎从张晋乙口得知,这天师府现今辈分最高的就是之字辈,其次是延字辈,然后才是他们这些晋字辈。

张之出在同辈之排行十一,所以被晚辈称作十一叔,而龙虎山张氏一门,也分数脉,虽然都姓张,但在这天师府,往往根据实力说话,门族人皆以修为高深者为尊,像张之出这等真人境界的修为,在天师府不算顶尖却也不落下乘,所以其地位也不低,而张晋仁和张晋乙算是张之出这一脉下的堂兄弟,此番被张之出带来护灯也是为了历练。

等到众人皆坐定,便各自休息起来,彼此间说话的人也不多,尤其是这些春秋府下的人,虽是同道人,但这江陵道和d道其实离得很远,除了身为银牌提锄的董坡和那西厢铜牌提锄赖原还算和江陵道的几位同僚认识打了两声招呼之外,剩下的铁牌锄魂人之间几乎没什么往来。

而且这送魂护灯之行看似没什么意外,但一路上也不轻松,尤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