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樊能祭旗(2/3)

!”

在樊能的痛呼声中,袁术一刀捅进他的胸口,然后向下划开他的肚子!

樊能痛得浑身颤抖,鲜血溅了袁术一手。

“啊啊啊!!!”

凄厉的尖叫声燃烧着樊能最后的生命,就连大将军桥蕤也不忍心的闭上眼偏过头去。

桥蕤心想:

士可杀不可辱,主公此举太过了!

如此祭旗,恐怕不能使军心振奋,反而只会让将士们畏惧主公。

桥蕤对于此战的前景,泛起一丝丝担忧。

公路台下,果然有士兵开始骚动,为这样一个残暴的人打仗,士兵也会怀疑自己真的师出有名吗?

当袁术徒手伸进樊能的肚子,拽出樊能的心肝时,台上台下的侍者、将士中也终于有人忍不住呕吐!

袁术的近侍倒还算见多识广,他们镇定自若地将接有樊能心肝的铁盆放到祭天台上,然后替袁术焚香。

袁术不顾一身的鲜血,举起点燃的香,朝天拜了三拜,祈求上苍庇佑。

许多人看了都不禁摇头,如此野蛮的祭祀上天,怕是要遭天谴啊!

摆完苍天,刘繇的水军也近在咫尺了。

袁术立刻下令:“各军列阵出击!击敌半渡!”

听到袁术的将令,台下众将士重整刚刚被袁术一通毁三观操作惊吓到的神经,列好阵势前往江边阻止刘繇军登陆。

江水边,刘繇的旗舰楼船和十数艘艨艟一起冲锋在前,楼船上载有一千解烦卫。

对于刘基花费心血打造的这支亲兵,刘繇非常信任。因为光从士兵魁梧熊壮的体格来看,这些解烦卫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刘基将解烦卫分为左中右三部,每部又分左右两曲方便统领,三千将士全员俱甲。

左部将士持特制的一丈长(230cm左右)的长柄斩马剑,准确说是类似于大唐的陌刀,此乃破阵之军,由之前提到的董袭担任部督。

中军将士持两丈有余的大戟,可做一军之中流砥柱,部督是于麋。

右部将士持短剑与大盾,另配两杆标枪,既能在宫禁中护卫主君,也能在战场上陷阵杀敌,部督是刚投效刘基的太史慈!

刘繇这条船上的当然是充任护卫的解烦卫右部,太史慈也因此在刘繇和吕岱面前混了个脸熟。

不过刘繇只把太史慈当做寻常将士,如历史上一般没有对他另眼相待。

反倒是精通军务的吕岱对这个少主公的右部督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太史慈身材高大,还因为他与其余右部将士不同,身上多背了一张乌木硬弓,另外还有两个亲兵给太史慈背箭兜!

“哗——!”

楼船抛锚,太史慈举着大盾,手持投矛率先跳下船。

刚一下船,两支流矢钉在盾牌上,发出清脆的“咚咚”声!

身后解烦卫右部左曲的五百将士率先跟随自己的部督下船。

众人各自找到自己的队长、屯长、军侯,然后顶着箭雨在滩涂上集结列阵,组成十面密不透风的盾墙!

这时袁术军的先锋亦杀向滩涂!

桥蕤直接派出袁术军中最精锐的五百左阵军,让他们冲杀抢滩登陆的汉军。

同时还有三千前部乡勇紧随其后!

左阵军手持七尺长(140cm左右)的斩马剑,毫无惧色地向登陆的汉军将士杀去!

江边楼船上的汉军水兵们见状,开始朝岸上放箭,掩护己方将士登陆。

可即使袁术的左阵军不带盾牌,他们身上的铁甲也能防止箭矢对他们造成有效的伤害。

身处战阵中心的太史慈镇定自若,他不时透过盾墙间的缝隙观察敌军先锋的位置。

随着敌军先锋的靠近,敌人的弓弩材官们也停止对上岸的汉军射击,以免误伤友军。

太史慈看差不多,大喝一声:“左曲!投矛准备!”

解烦卫右部左曲的五百名将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投矛。

太史慈当即下令:“掷矛!”

沙滩上的十面盾墙打开,如同鱼鳞翻起。

“嗖嗖嗖——!!!”

五百支投矛从张开的盾墙里激射而出!

正冲向解烦卫的左阵军将士见对方阵中竟然飞出一片黑压压的短矛,顿时内心亡魂大冒。可惜他们冲得太近太猛,根本来无处躲闪,只能用肉身硬接这一波投矛。

“嗤——!”

一根短矛直接刺穿一个左阵军材官的身体!

盔甲根本无法阻挡尖锐且沉重的矛头,短矛将其钉在地上!

这名左阵军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