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3章规则与爱(2/4)



“所谓把孩子宠坏就是没有任何的规则的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可我顺从小豆子的行为则不同。这可是让孩子尽快完成作业为前提的。”

要知道没有规则的爱。

反而会让孩子有不安全感。

因为孩子永远不知道边界在哪里?

自然会不断的用自己的行为去试探边界。

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在“悬崖边上疯狂试探”。

身为父母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孩子的“问题行为”。

“对对对,爸爸说的对呀!妈妈,人家只是想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你就让我们去嘛!”

小豆子虽然没有完全听懂爸爸的表达的意思。

但是她还是机敏的觉得,只要顺着爸爸说的最后一句话,扩展解释就一定不会错。

“完成作业?”张玲说。

李想听出了张玲的迟疑。

他觉得说服张玲有戏!

于是毫不犹豫的问:

“玲儿,你忘记了?”

张玲问:

“我忘记了什么了?”

李想接着说:

“忘记刚才我们一家人在讨论,一起绘制布艺浮雕立体画的。并充分听取小豆子的意见之后达成了共识。规则已成,那么接下来就应该严格执行了。这并没有错吧。”

张玲终于反应了过来面容不悦的说:

“你这是以新建立的规则去破坏我以前的规则。谁给你的勇气敢说没错?”

在李想的认知里新成立的绘画规则是高级的。

然后,为了运行高级规则,其他低一等的规则必须让路。

所以才想着要推翻与小豆子定下的相对低级的吃饭规则。

这显然是在向小豆子灌输特权思想。

这一点张玲实在无法容忍。

她不想让小豆子养成凡事高人一等的特权思维。

张玲一时间没有理由辩驳的说:

“小豆子,就算你爸爸说的对。但你不按时吃饭是不是破坏了既定的吃饭规则?更何况孩子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她又岂会不知道李想话的意思?

张玲也曾为小豆子定下了明确的吃饭规则:

在家中吃饭时间都是规定好。

但凡因为小豆子错过了,就不给小豆子吃的,只有到下一顿才有饭吃。

她的设想若孩子第一次不听,真的饿肚子了,就会知道遵守规则的意义了。

可以让孩子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

并让孩子知道不按时吃饭是很不舒服的。

那么孩子以后就会乖乖吃饭了。

张玲敏锐的指出李想帮着小豆子破坏了规则。

而小豆子单纯的以为妈妈是担忧把她饿着了。

所以一脸不情愿的低下头嘟囔着说:

“人家现在真的不是很饿!妈妈……”

李想见状,为了让小豆子高兴起来,便极力向张玲辩解说:

“没事,这耽误不了多久!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在回家的路上。买个东西最多花上半个小时而已。小豆子要是饿了挨不住。我可以让她吃块小点心垫垫。”

小豆子听到后兴奋的抬头大喊:

“好耶!爸爸,我太爱你了!”

在小孩子的眼中仿佛只要花钱购买的食物都很好吃。

小豆子自然也不例外。

有机会可以在外面尝尝鲜肯定很高兴了。

李想深知乐极生悲的道理。

连忙做了一个让小豆子安静的手势。

因为他清楚自己为小豆子开脱的理由有点牵强。

举个例子:

规定小豆子看iad或者电视的时间。

小豆子想一直看动画片,家长觉得对眼睛不好,讨论到底应该看多长时间?

小豆子可能会提出来说那既然对眼睛不好。

爸爸也不能看那么长时间手机。

这是家庭规则的平等原则。

小豆子就会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规则。

如果大人一直在看手机,小豆子在旁边吵闹。

为了让孩子安静就塞给她一个iad。

结果让孩子远超过大家约定好的时间。

所以说不关以什么理由破坏既定规则都属于纵容和宠坏孩子。

即使以他认为的高级规则破坏相对低级的规则也不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