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章 更改辅导地点(1/3)

这时,国家对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方面也不例外。高校扩招算得上是教育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年轻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大繁荣,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局面,一种“宽进严出”的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似乎正在悄然升起。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建设人才,“农民工”不再是个新起的贬义词,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社会团体,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一群功勋卓著的建设大军。与之相伴相生的一个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放宽了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件,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

伴随着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现实,一些城市周边的房屋出租业和学校建设便蓬勃发展了起来。

江川市第十七中学坐落在南关的城乡结合部,与江川大学相邻,原先是一所农村中学,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最终被改建为江川市的一所市属中学。而在江川大学与第十七中学的南面则有一个名叫泗水桥的出租屋村,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他们的子女,其中大多数是农民工及其子女,赵彦直的许多老乡便租住在这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便在十七中就学,赵彦直的那些弟子也不例外,都在这所中学里读书。

十七中虽然经过改建,校舍环境大为改观,但因为地处偏僻,条件稍微艰苦,教师待遇也有限,从而决定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有限,学校用于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肯定也是有限,一些重要信息自然也就得不到惠顾,从而丧失了竞争力。

赵彦直刚来江川市的那年,闲暇时候便会到出租屋村来找老乡玩,其中就有几个比他稍微小的高中生。一来二去,赵彦直也会时不时地解答这几个高中生的一些学习上的难题。久而久之,这几个高中生便发现赵彦直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有许多过人之处和先进的经验,使他们受益匪浅,成绩一下子直线上升。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一名经过赵彦直指导的学生上了重点线,考取了同济大学。第二年的高考中又有两名经过赵彦直辅导的学生进入了重点线,一个考取了北京大学,另一个考取了清华大学。这一下,赵彦直的名声大振,几个老乡便请赵彦直专心来辅导他们的子女,并付给赵彦直一定的辅导费。

赵彦直以前在老家也做过家教,有一些经验,来江川市后,由于人生地不熟,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再加上学业也紧张,便没有主动出去寻找家教的业务。就是目前辅导的这几个学生,那主要是大家关系好,看到了这是一件双方都有利的事,大家便互帮互助,你来我往,以求达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这样,一方面赵彦直可以得到一些收入,贴补学习费用,另一方面家长们可以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成就了他们子女的成才之梦。

赵彦直在给孙敏睿辅导了两天之后,便发现了许多问题,觉得这个辅导时间还是得改一改。到了星期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赵彦直和孙敏霞又照例在学校操场上的老地方聚到了一起,赵彦直便想跟孙敏霞谈一下这个问题。

这时,孙敏霞不再站着,而是和赵彦直一起脸对脸地坐在长椅上,显示了他们非同寻常的关系。坐好后,赵彦直首先开口道,“我看这辅导的时间得改一下,省得大家天天来回跑,既劳累又费时。我想了一下,正好双休日的下午我辅导的两个学生也是高二的,可以集中到一起,这样也热闹一些,还可以促进交流,若划得来的话,还可交个朋友,你看这样行吗?”

孙敏霞侧着身子看着赵彦直,笑着对他说道,“这几天中午你是不是都没吃饱饭,弄得你很紧张,很拘束,真是过意不去。”

“不是那么回事。”赵彦直垂着头摸了摸后脑勺说道,“我是怕你陪着我来回跑太辛苦了,我的时间也打乱了,又影响你弟弟午休。再一个,师徒天天见面,徒弟难免有些紧张,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负担,负面影响很大。再说,半个小时的辅导时间也比较紧凑,不利于开展工作。主要是这个原因。”

“你说的也对。”孙敏霞深思了一会儿,建议道,“要不这样,双休日中午,你赶到我家吃饭,吃完饭后,你再把敏睿一起带过去,辅导完了之后,你再把敏睿带回来,然后在我家吃晚饭,吃完晚饭再去接着上晚上的辅导课。”

赵彦直想了一下,有点难为情地说道,“这样好是好,还可以保障你弟弟的安全,只是要给你们添加两顿饭的麻烦,怎么好意思呢?”

孙敏霞开导道:“辅导是大事,吃两顿饭有什么妨碍的,你不来,我们照样也得吃饭,不过是多一双筷子多一个碗而已,就不要计较这些了。只要你把我弟弟的成绩提了上去,让我做任何事都是值得的。”

“那就这样定了。”赵彦直作了决定,孙敏霞点了点头。

接着,赵彦直又问了一下孙敏睿这几天的具体情况,孙敏霞一一作了回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