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2章 三国3洪水滔滔淹下邳(1/4)

《九州春秋》:布欲使杨奉、韩暹留下邳,珪曰:“不可,奉、暹屯沂都、琅琊,略徐、扬间,不出一年,则山东城郭皆属将军也。”布从之,使奉、暹据沂都、琅琊,以侯恩命。登私谓父珪曰:“父之高明,二人留之,倘若辅布,为虎添爪牙也。”

暗藏‘杀招’——从吕布军商议对杨奉、韩暹的去留问题,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三点:一、陈珪陈登父子的受信任已很高,成为决定企业事务的第一建议发言人;二、陈珪之建议实为‘计中计’;三、以陈宫的性格,于自身智略范围所能识破的,是绝不会不提出反对意见;那么只能是陈宫认同陈珪的‘去’之战略,认可‘去’的可行性、高度性、前瞻性,是吕布集团的中期战略。

图片莽撞的代价——杨奉、韩暹二人可谓‘天养贼性’,他们不是‘略’,是‘钞掠’,终于惹毛了一个人;刘备来了一个‘邀击’之计策,结果为‘尽斩之’。此事妙了,妙哉于毁了吕布期待已久的‘中期战略’,也妙哉于吕布加快向他刘备‘练刀’≮此前吕布要有三着准备:一、严密监视刘备军动向;结果是陈宫截获了刘备‘通曹谋吕’的证据;二、与袁术‘复合’,防备曹操介入;三、与太贼的关系尽可能地提高□备将为他的‘莽撞’迎接又一次‘危机’;致使彼此之间埋下‘第三枚炸弹’;或许会有人说‘陈珪陈登父子与刘备关系不错,为何父子俩不向他言明所布置的计略’,请问可以吗?可行吗?别忘了还有‘第三只眼’永远在暗处死死地盯着陈珪父子以及刘备,他是谁?陈宫!获得信息的吕布愤怒了,刘备准备好颤抖吧!

由此可见,自从陈宫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以来,地位越渐降低,就连原本第一发言人的资格都已经失去了或者说被褫夺了。今次陈宫未进一言,表明了他没有看穿陈珪的‘计中计’,对‘去’的战略给予了肯定性。

《魏书》:议者云表、绣在后而还袭吕布,其危必也↑以为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祖曰:“善。”比行,布以败刘备,而臧霸等应之。

2.2.《三国志》: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此两份材料确切的来说,是‘互补’。

协议——‘谋吕’意图败露后,荀攸为曹操精准而全面地分析了形势的走向,事情的发展也按着来进行±布与袁术基本上达成‘和解’;从太山贼首臧霸‘应之’此词来看,吕布与太山诸贼的关系已是‘更上一层楼’,看来吕布对此确实下了不少‘血本’∶刘备‘练刀’就可立马行动了。结果是于曹操的主力部队准备从许都出发前夕已然击破刘备及曹操之先锋队长夏侯惇,且攻克小沛,而领导取得这次胜利的吕军大将者乃高顺。

图片关键的人——为了对付曹操、刘备,与袁术结盟,是吕布军目前唯一出路∧怕不是为了这样,在陈宫心里都认定这是吕布军的唯一出路,总之这次他绝不会放过提倡联袁的机会≤促成与袁术重新结盟的人必定只有我们的‘亲袁头目’陈宫;除了他没有人能做到(陈珪父子不会干这事,他们有最后的底线——仇恨)诸神相当‘公平’给了陈宫一次翻身的机会♀次吕布应当是自不信任以来经过仔细考虑下首次采纳陈宫的建议≠之与太贼之友好达到顶峰,能如此实属不易,做成这一‘艰难项目’的人是真不简单啊!此人到底是谁?据某人钻研相关史书,张辽与太贼之臧霸、孙观等关系亲密,由此可证这关键的功臣大有可能就是张辽‰诸贼打交道、拉拢、招降等工作和手段,张辽将会在以后的人生轨夹继续地发扬光大和茁壮成长∫们拭目而待吧!

小评:由此可证,于‘谋吕’意图败露后,吕布复选袁术作为盟友,在促成同盟这问题上陈宫当是最大的功臣,因而地位有所‘光复’,不过信任却并没有‘光复’‖时我们可以看到高顺作为攻方的能力非常高,且张辽的潜在能力也正在成长,兼有‘应之’的太贼众人协助,若是妥善运用胜算会很大;吕布军看似呈现前所未有的强大,但或许只不过是‘强弩之末’而已。

《献帝春秋》:太祖军至彭城。陈宫谓布:“宜逆击之,以逸击劳,无不克也。”布曰:“不如待其来攻,蹙着泗水中。”及太祖军攻之急,布于白门楼上谓军士曰:“卿曹无相困,我(自首当)〔当自首〕明公。”陈宫曰:“逆贼曹操,何等明公!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无知的狂妄——面对曹操的进犯,吕布源于不信任而否决陈宫之建议(不管是否正确,均视为别有所图),且狂妄放言能让曹军‘蹙着泗水中’,这也源于破小沛之胜利,让吕布轻视了曹刘联合军的真正实力≠之有了盟友袁术、太贼‘应之’让吕布误以为事业真的大了,而漠视存在的差距。

败于‘将衰’——身为统领的吕布,于自尝狂妄的苦果后,遭遇曹军急攻而自军正处于疲惫又奋力抵御时,首先乞求投降,无疑给己方军队灌输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以及防御也只是失败的心理暗示,这是极其错误的—最终的失败作下铺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