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章 大汉不能只有十五个州(2/3)

部落,肯定还在抵抗,不归王化。太史慈干掉的,只是那些顶层的蛮王,后续还有得忙呢。

否则征服蛮夷之地也就太容易了,大汉的版图远不会只有如今这么点大。

相比之下,后世日韩之地,其实算是比较容易拓展进大汉统治圈的,至少比漠北草原要容易的多。

究其原因,古代没法统治日韩,只是航海技术不行,船太大。朝鲜半岛靠陆路运输跟中原联系,成本比辽东更高数倍。航海短板一解决,剩下的汉化不是问题。

毕竟日韩的生产方式、农作物、气候环境,跟中原农耕区是很近似的。

最多两代人,四十年,当地人就可以把自己当成汉人了,何况他们都还没有系统的文字,只有语言,也没有历史记载。汉人有文字有书籍尤其是有历史书,还不是汉人说了算。

如果把中原的失地贫农移民过去,那同化进程就只会更快,毕竟移过去的民族构成就是完全的汉人,很快能成为当地的主体人口。

不管眼下做得如何,至少开了一个好头,后续一切可期。

……

李素对于在有生之年彻底整合日韩、趁着他们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之前就扼杀,当然是有信心的。

但他缺乏的,是一个足够的借口,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有一些他个人的私心和倾向,毕竟其他不是穿越者的人,不可能在汉末就觉得这些鸟不拉屎地方的蛮夷有提防其将来做大的必要。

对于汉朝统治者而言,难度不是问题,成本是很大的问题,就算解决了海运,皇帝还是会觉得开拓那些地方不划算。

朝鲜半岛也多山,除了后世汉江流域和釜山盆地,其他地方没什么成片的大面积农耕区。都是山区和原始森林,矿产资源倒是有些,煤也很多,但古代没用啊。

曰本列岛就更是山地太多,平原就北九州、大阪湾和琵琶湖、关东武藏野这几片上万平方公里级别的平原。而且最大的关东平原如今还是原始沼泽地呢。

这些东西,对于汉人而言同样没有吸引力。只会觉得朝廷投了人力物力财力搞原始投资、花运费移民过去,也对中央财政毫无反哺,反而时间久了容易形成新的、更强的有威胁割据。

毕竟不怕东边岛上有蛮夷,就怕有了有文化的移民过去,这些移民却不心向大汉。那样一旦中原出现不稳,将来反而有可能反噬。

这些粗浅的道理和担心,李素都不用上表刘备,光是在山阴城内,跟其他心腹扬州官员和幕僚讨论时,就已经有足够多的人提出了。

张松、王累、桓阶这些幕僚纷纷表示了自己的不理解,乃至提出了折衷的意见:

“丞相为何念念不忘在这些远处东海之东的蛮荒僻壤、另设州郡?虽然陛下信任丞相,但也要给出足够理由才好。否则恐怕假以时日,还是会被朝中新晋大臣暗中攻讦呐。

这些地方孤悬海外,离中原太远,就算陛下与丞相君臣相得,难保百年之后不会有后世子孙趁中原不稳自行割据。为长远计,还是不开拓的好。”

李素对于这些意见,还真没法立刻回应。

毕竟他知道张松这些人说的,都是确有道理的。

即使站在穿越者的角度,觉得这些地方后来会有威胁,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边的邻居最初能发达起来,就是靠着跟中原学习,只是最后别人改了新的师傅,脱亚入欧了。

暂时的征服容易,但一旦把文明传过去之后,产业上却没能形成新领地与中原的互通有无、自行造血能力,那几个朝代之后,就是在自树敌手。

说句难听的,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如果李素有生之年,能抵达美洲。那他对美洲的态度,肯定也只能停留在物种交换的程度。

把有价值的物种种子、幼崽带回来种植、饲养就好,但对美洲殖民在如今这个时代肯定是没有价值的。

你做得再好,几百年之后呢?无非是相当于培养出一个新的米国,最多无非是一个血统上不是白人主导、而是以黄种人为统治阶级的黄色米国。

道理就跟历史上千年后英国人培养出的米国那样,无非换一个移民新主的肤色而已。

李素静下来之后,觉得自己必须捋一捋给刘备的劝说借口。

他自己内心当然知道,征服曰本短期内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找金银铜矿。

(注:曰本不仅有佐渡金山、石见银山,铜矿也很多的,有别字铜山和足尾铜山。只不过古代跨海运铜成本比较高,中原早期的航海技术不行,所以铜看不上眼。

曰本的地质条件和智利其实差不多,都是大洲大洋板块边缘的火山挤压隆起,这样的地方金银铜所有重金属都丰富。

但曰本人因为细水长流开采了一千多年,所以到当代明显不如智利了。在江户幕府统一曰本的早期,也就是16xx年,曰本的铜矿出口也占到过世界第一,但只维持了不到一个世纪)

如果假以时日,花个几十年移民开采,中原肯定会对当地形成重视,好好建立统治。甚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