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京都轶事(1/2)

第二百九十七章京都轶事

不管这个陈夫人是什么意思,在这个情况下,沈穆清都不能应承什么。更新最快往眼快

她笑道:“置宅子是大事,我也不好做主。还是等回往商量了我们家爷再说。”

“那是,那是。”陈夫人忙笑着附合,随即眼力一转,道,“您可听说过一个叫通源盛的杂货展?”

王温蕙的展子?怎么说起这个来!

沈穆清笑道:“听说过。这展子里的东西很不错,鳜鱼、鲥鱼、海参……都有活物。不像有些展子,都是干货。”

闵夫人眼角飞快地睃了睃沈穆清,嘴角含笑道:“我们家也向通源盛订货。”

陈夫人掩嘴而笑,低声道:“那几位夫人知不知道,那通源盛,这几日出了件大事!”

沈穆清、时静姝和闵夫人俱是一怔,眼中流露出好奇之色。

闵六太太见了眉头微皱,想出言禁止这陈夫人的流言蜚语,又想到自己只是来做客的,不应当管别人家的私事,遂低下头来轻轻地喝茶。

赵夫人眼力一转,把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中。她露出一个会心的笑脸,道:“定远侯搬到通源盛往住了!”

大家全都怔住。

梁伯恭搬到通源盛住……难道他离开了梁家……可他是当家人,怎么能离开……难道和冯氏吵起来了……不会,梁伯恭固然没见过几次面,但这人对兄弟很好,应当是个孝敬之人,怎么会做出搬到通源盛住的举动来。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一来,家庭的抵触就会升级吗?难道他身边就没有个提点他的人……或者,是王温蕙的意思?

想到这里,她不由摇头。

王温蕙那样一个聪慧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确定不是她!

沈穆清越想越糊涂,想问问陈夫人是怎么一回事,又不知道从何问起。

“怎么会这样?”时静姝回过神来,“侯爷这样做,岂不要背那不孝之名?”

“唉!”陈夫人叹了一口吻,“假如仅仅是这样那就好办了。只要侯爷出面随便解释一番——或说通源盛离衙门近,搬到那里行事方便些,沐休日就会回南薰坊;或者是说孩子想母亲,带着往那里住几日……就都解决了。”

屋里的人点头。

“谁知道,昨天下午,梁家三太太却带了一帮子人把通源盛砸了个稀巴烂。还叉着腰在大街上嚷。说梁家又没有分家,梁伯恭不养母亲兄弟,拿了公中的钱出来给王氏做生意。只顾着自己的房头,不管其他人的逝世活。看热烈的人把街都堵了。听说,当时侯爷夫人羞惭地躲在展子里面一直没有出来,让自己的弟媳骂了个狗血淋头。都察院里的好多人也在议论,说当初先帝就不应当让庶子压在嫡子的前面继续爵位,这才使梁家高低不分,尊卑不明……还有人扬言要参梁伯恭。说他无教化之能,妻子离家在先,他抛母弃弟在后,乃不孝不悌之人。”说着,抬头看了看外面,“至于那些御史到底参不参梁家,等下衙的时候应当就有消息了。”

王温蕙做生意的钱根本就是自己借给她的,怎么传成了梁伯恭出的钱……还好王温蕙当时“羞惭地躲在家里没有出来”,要是她出来这么一辩,只怕自己就会成为京都的一个笑柄——和离了的弟媳借钱给离家的嫂嫂做生意,居心何在?

自己一旦陷进其中,萧家和沈家又怎能幸免……

她不禁脸色一紧,背心发冷。

闵六太太听了却是满心的不忍。

哪个女子出嫁的时候不是满心欢乐,满心期盼!有谁会想到休弃、和离……可天意作弄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事。何况她是自己女儿的姑奶奶,伤了她的颜面就是伤了自己女儿的颜面,就是伤了自家的颜面……

“我听人说,这梁家世代功劳,怎么教养这样差?”闵六太太笑道,“这样的人家,不理也罢。”说完,看了闵夫人一眼。

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在闵六太太的眼力中,闵夫人脸色微红。

“也是。”她笑道,“就是冯家,也不大和梁家来往了。”

陈夫人点头:“上个月富华公主在家里设宴,我没有看到梁家的人出席。”

沈穆清听着有些意外。

没想到,陈夫人连富华公主的圈子也走的进往……真是不简略。

闵六太太忙道:“我听人说,富华公主家里经常设宴,请些女眷吟诗作对,可有此事?”

“有,有,有。”陈夫人笑道,“富华公主常在家里开诗会。闵六太太是从南边来的,您不太知道京都的情况。北边的人都信仰‘女子无才便是德’,把女子的针黹排在第一。我们南边的人却不一样,讲究‘诗琴字画样样精通’,以学养德,因此把识字断文排在第一。这富华公主固然身在深宫内院,却从小和皇子们一起读书,书、画两样很有些成就。所以才办了这个诗会,有些以书、画会友的意思。这几年,倒是把京都的风气转了转,家有余资的人家都爱好让姑娘们读些书,识几个字了。”

这件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